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

2023-07-06 10:52:32     出处: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理念、德育方法,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可以为今天的德育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伦理道德,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重视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行为和调节内部关系,自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提倡的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逐渐深入人心,并内化为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一部分。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年一代的道德文明素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德育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而且对受教育者的性格、气质、情感、行为等所有方面都提出要求,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人格教育。在性格气质方面,古人历来都以朴实忠厚为高,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仁者爱人”,即以人道的方式对待他人、与人为善,“仁”可以说是中国德育的基本精神。在爱好、品位方面,自古都崇尚朴素清雅,读书人往往以寒梅、修竹、幽兰、青松自拟,从其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可以见出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境界。对于当代中国青年来说,锤炼高尚品格就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热诚关爱他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无论是历史长河中还是现实生活里,举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拥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虽处在不同的时代,但都是后人崇仰的有人生方向、有坚定信念的先贤。在当代中国,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新时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终身奋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些方面的要求,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找到根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广泛践行。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行合一方面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价值要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无论是讲德育还是讲做人,爱国都是第一位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家国情怀感召着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中成就美好人生。

可以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既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

(作者:何群单位系上海大学文学院)

标签: